电话:010-60531612  

邮箱:teskey@126.com

有产业情怀 向全球发榜——厦门市探索“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新型研发形态

2025-01-16   浏览次数:0

  2024年12月16日,厦门举行科学技术大会并公布2023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60项获奖成果中,以企业为主或参与完成的有47项,占比近80%。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成为厦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厦门加速布局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努力培育基于自主创新的内生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取得明显成效。

  加速关键技术转化

  “我们曾考察多地,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直到来了厦门,了解到当地正在培育未来产业,有一支懂科研人员心声、有产业情怀的科技服务队伍,我们毅然决定把项目落地在此。”在厦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新型研发机构代表、中科海锐(厦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海锐”)董事长严开祺分享了该团队的成果转化之路。

  严开祺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微球技术团队,长期从事微米级球形粉体新材料研究,研制出的多种先进材料成功应用于神舟飞船、“奋斗者”号等载人航天、载人深潜领域。为了让这些国之重器背后的关键技术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团队一直在寻找关键技术的产业化路径。

  2023年3月,作为厦门市探索“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新型研发形态的重要实践成果,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签约入驻厦门科学城,由厦门市科技局、同安区、理化所、中科海锐合作建设。仅4个月后,该研究院首个产业化项目——浮力材料生产线落地投产,并很快接到订单。今年上半年中科海锐的营收已经超过2000万元。

  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厦门打通从核心材料原始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展现出科技创新的“厦门速度”。

  严开祺介绍,新型浮力材料的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将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的应用从国之重器拓展至海洋工程、工业催化、隔热保温等领域,开创了国产新型浮力材料规模应用新局面。目前,该团队正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厦门产业发展蓝图,前瞻性部署储氢材料、太阳能海水淡化等一系列未来技术,持续为厦门新材料产业壮大发展提供新动能。

  激活各类创新资源

  当前,厦门瞄准未来产业发展,强化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吸引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一批“厦门产”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产品和技术正在孕育。

  “从原来狭小的一间办公室到现在整层办公室,从原来的两三个人到现在几十个人。”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厦门分中心总工程师杨上东介绍,2021年,厦门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助力厦门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电驱动产业的创新集聚高地。目前,该中心通过“全球发榜”,与德国企业顺利“牵手”,目前正在针对“氢燃料电池电控系统虚拟仿真及实时测试平台”进行联合攻关,有望突破氢燃料电池实时仿真平台关键技术。

  近年来,厦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先进研发机构,打造行业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推进科技领域放权赋能。截至目前,当地已引进厦门国创中心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中心、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星座卫星应用研究院等3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增万泰沧海、厦钨新能源等一批百亿级企业,初步构建起未来产业创新集群。(记者 符晓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领导信箱 | 广告合作 | 组织机构